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欢迎访问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新闻门户网站——蕲州在线! 微博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风格切换
蕲州在线
搜索
[切换区域]

蕲春文化简史:巴人后裔人主蕲水流域

2020-9-28 10:21 1639
(本文转自古今蕲谈公众号。热爱蕲春历史,关注古今蕲谈。)

“五水蛮”的形成

巴,古族名,又是侯国名。主要分布在今川东、鄂西一带。相传周以前,居武落钟离山(今湖北长阳县西北)一带,廩君为首领,后向川扩展。周武王克殷,廪君助之,封为子国,称巴子国。春秋时,与楚、邓等国交往频繁,对鄂西、川东的开发有重要贡献。

东汉建武二十三年(47年),生活在今鄂西及江汉平原的“南郡蛮”造反,武威将军刘尚统兵镇压。朝廷平息南郡蛮造反后,实施分而治之的策略,将参与造反的7000余巴人迁徙到江夏郡,并以大别山南、长江以北的倒水、举水、巴水、希水(浠水)、蕲水等五水流域为主要安置地。东汉永元十四年(102年),许圣领导“巫蛮”反抗朝廷,失败请降,朝廷又将参与叛乱的巴人从今鄂西、渝东迁徙到五水流域。此后,又因各种原因有大批巴人陆续进入五水流域。由于江夏郡五水流域原本地广人稀,土著居民较少,大批巴人迁入后,五水流域的“巴蛮”人形成了独立的蛮民色彩浓厚的部落群体,人称“五水蛮”。对“五水蛮”的称谓,《宋书.蛮夷传》载:“西阳有巴水、蕲水、希水、赤亭水、西归水,谓之五水蛮。”《水经注.蕲水》载:“蕲水出江夏蕲春县北山。山即蕲山也,水首受希水枝津,西南流,历蕲山,出蛮中,故以此蛮为五水蛮。”

“夷风”盛于蕲春

五水流域物产丰富,种植水稻和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就水稻而言,三国孙吴兴建二年(253年),吴将诸葛恪在五水蛮居住地屯田、引水灌溉,种植水稻已是五水蛮民的基本生产内容。另,东晋时期《桐君录》指出:西阳郡有“好茗”,“煎服令人不眠”。蕲春时属西阳郡。蕲春种植水稻和茶叶生产的历史也可追溯东晋和三国时期。

在东汉至西晋初期,生活和栖息在五水流域的“五水蛮"尚无大势力和大举动引起外界关注。到了西晋末年东晋初年,后赵铁骑越过大别山,饮马长江。兵锋所及之处,政权与民众几近空虚,东晋地方政权几乎失去了对大别山区的控制,群聚山区的五水蛮在这一政权真空地带勃然兴起,地域迅速扩展,力量迅速扩充,影响迅速扩大。到南北朝时期,“五水蛮”势力更加强大,且具有相当的独立性,令南朝和北朝都不敢轻视。有鉴于此,五水蛮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南朝和北朝统治者争取的对象,其方法无非是剿、抚两策。剿,即用武力残酷镇压,用军事和武力胁迫蛮民屈服和归附;抚,用羁绊、怀柔政策对蛮民进行拉拢、招抚和利用。在长期的剿、抚过程中,蛮民性格鲜明,生性剽悍,反叛剽掠,一时名闻天下,“夷风”盛于一时。

所谓“夷风”,就是五水蛮长期保持的、具有巴人特性的、有异于中原华夏的风俗和性格,其中最鲜明的特征是剽悍勇猛之风。《隋书.地理志》载:“蕲春人性躁动,风气果决,包藏祸害,视死如归。”

“夷风”遗存

“夷风”影响到底有多大?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蕲春各地的夷风遗存还随处可见,主要表现有:

一是语音。蕲春部分语音还同黄冈、孝感及鄂西北20多个县市一样,属巴人方言,亦称“楚语”,属北方方言的一支。特点是:无圆唇舌尖前元音ü,而有之相对应的圆唇舌尖后元音Y和以Y开头的Y类韵;声调一般有6个,平声一般有6个,平声已如现代普通话分阴阳,但保存着入声,这又同中古音相似。

二是俗语。在蕲春乃至整个五水流域还有很多俗语带有巴人的“夷风”特点,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骂人口语“妈个巴子”“狗鸡巴”和“鸡巴日的”。前面说过,巴人曾建巴子国,巴子国的头领廪君被尊称为“巴子”。后来周朝又赶走了廪君,派姬姓(国姓)人去当巴人头领(巴子)。传说廪君败走深山,化为白虎。巴人怀念廪君,称为“老巴子”,而对姬姓巴子称为“姬巴子”,就骂为“狗姬巴”,并演变为“鸡巴子”、“狗鸡巴”。而“鸡巴日的”“巴蛮日的”“妈个巴子”等骂人语同样源于此,有讥对方是“野种”的意思。

三是地名。五水流域还保留着许多巴人居住特色的地名,如团风的上巴河、浠水的下巴河,蕲春有巴桥(讹为芭桥)、巴蛮街(讹为芭茅街)。还有“罗田”,“罗”为安置,“田”为巴人的一个较大的氏族,即安置田姓巴人的地方。而在蕲春,罗州又有“下罗田”之称,亦是安置田姓巴人的地方。四是图腾。相传廩君化白虎,巴人崇廪君,因而也崇虎,虎是巴人的图腾。小孩子戴虎头帽、穿虎头鞋,是巴人的习俗。而蕲春及五水地区的图腾,除了龙的图腾外,最多的就是虎的图腾,尤其是白虎带有许多神秘的色彩,旧时的小孩也戴虎头帽,以示吉利,这些也都与巴人的习俗一脉相承。

“夷风”融入“华俗”

南北朝后期,五水蛮力量式微。究其原因,大致有三:一是朝廷武力征讨。五水流域的“蛮民”往往乘舟楫之利,顺五水而下,攻城掠地,抢劫财物,进可远掠长江流域,退可隐于大别山中,成为长江与大别山之间广大地域城镇村落之大患,甚至于东汉永和三年(138年),五水蛮民攻打邾城并“杀邾长”,以致招来朝廷武力镇压,五水蛮民大量死伤逃亡,势力大减。二是由于朝廷的羁縻、怀柔、笼络,五水蛮民逐渐被分化。三是大量北方南迁侨民楔入汉人居住区,定居在五水流域,接纳了不少因不堪赋役重负或在各种战争中失败而逃入蛮区的汉人。《宋书.蛮传》载:“蛮民顺附者,一户输谷数斛,其余无杂调。而宋民赋役严苦,贫者不复堪命,多逃亡入蛮。”这些汉人在五水流域定居后,把汉人生活习俗传给五水蛮民,对五水流域的社会变化起了很大作用,促进了五水蛮与汉人的同化。

隋朝,五水蛮与汉人同化现象已十分明显,并受到重视。《隋书.地理志》载:“南郡...九江江夏诸郡,多杂蛮左,其与夏人杂居者,则与诸华不别。其僻处山谷者,则语言不通,嗜好居处全异,颇与巴、渝同俗。”也就是说,凡是与汉人杂居的五水蛮民,还保留着巴、渝的夷风夷俗。到了唐朝中期以后,五水蛮则完全被同化,作为一个独立民族已经消失,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完全融入华夏文化的洪流之中。唐代诗人杜牧曾发感慨:五水流域“古有夷风,今尽华俗。”。

蕲春文化简史:巴人后裔人主蕲水流域
蕲春文学

声明:本站转载文章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公益目的,无商业用途。若发布内容或出处有误,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处理! 站务微信/QQ:5665305 投稿邮箱:admin@qizhou.com.cn

鄂ICP备2021007424号 运营主体:湖北万词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运营地址: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 官方微信公众号:hubeiqizhou 常年法律顾问:湖北贵有恒律师事务所 张炜律师

© 2006-2023 蕲州在线(www.qizhou.com.cn)版权所有

声明:本站转载文章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公益目的,无商业用途。

若发布内容或出处有误,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处理!

站务微信/QQ:5665305 投稿邮箱:admin@qizhou.com.cn

鄂ICP备2021007424号 运营主体:湖北万词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运营地址: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 官方微信公众号:hubeiqizhou

常年法律顾问:湖北贵有恒律师事务所 张炜律师

© 2006-2023 蕲州在线(www.qizhou.com.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