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艾灸(蕲春艾灸疗法)是以产自蕲春的艾草为灸材,以流传于蕲春地区四百余年的民间灸法为独特技艺的一种外治方法。该法是蕲春及周边地区百姓世代相传的防病治病、养生保健习俗。 代表性灸法为: 雷火神针灸法:为李时珍首创,以蕲艾绒为主加入麝香等十余味中草药,“紧卷如指大……用时,于灯上点着,吹灭,隔纸十层,乘热针于患处,热气直入病处,其效更速……【主治】心腹冷痛,风寒湿痹,附骨阴疽”等证(《本草纲目·卷6》)。 大灸法:为李时珍所倡用,首载于《本草纲目·卷25》,是在病变部位大面积或沿整条经脉施行的隔物灸法,此法火力足,灸感强,主要用于治疗虚寒痼疾和病变部位较大的顽疾。 火灸法:源自蕲春民间,是以蕲艾为主,加多味中药制成药酒,把浸泡药酒的棉条敷贴于病变部位或经脉上,其上覆湿青布,于青布上再喷老酒点火施灸。该法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艾灸(蕲春艾灸疗法)在蕲春及周边地区心手相传,承续至今,当代主要通过职业培训和师承等方式传承。 主要特点 1、灸材道地,热穿透力强:产于蕲春的艾草,植株高大,可达1.5—2.0m,香气浓郁,密被厚而长的白色绒毛,易成绒且出绒率高,蕲艾的挥发油含量约为普通艾叶的两倍,其药用价值更高,古代医家施灸时多强调使用蕲艾。蕲艾较他处艾燃烧时热穿透力更强,李时珍认为:“他处艾灸酒坛不能透,蕲艾一灸则直透彻,为异也。” 2、选穴精准,技法独特:艾灸(蕲春艾灸疗法)选穴精准,一般选用1—3穴施灸,每穴施灸时长因人、因证而异,通常不低于45—60分钟。施灸时注重灸感传导,强调气至而有效,气速至而速效。李时珍所创雷火神针灸开药条实按灸法之先河,源自《本草纲目》的大灸法和流传于蕲春民间的火灸法,技法独特,为艾灸(蕲春艾灸疗法)的代表性灸法,在全国各地广为流传。 3、简单方便,价廉效验:艾灸(蕲春艾灸疗法)取材于物美价廉之蕲艾,易学效佳,使用方便。千百年来,蕲春及周边地区百姓一直都有端午节前后采艾、储艾及应用艾灸“治未病”和养生保健的习俗。 重要价值 艾灸(蕲春艾灸疗法)在蕲春及周边地区心手相传四百余年,从未中断,它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极具中国古代哲学智慧,是蕲春人民千百年来防病治病的经验总结,体现了“辨证论治”、“天人合一”等中医学思想,是李时珍中医药文化的当代传承和活态记忆,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健康科学价值:艾灸(蕲春艾灸疗法)是蕲春县医疗机构常用治病方法,现代研究表明它具有抗菌、抗病毒、免疫调节、增强人体抗病能力、激发人体的修复能力等多方面作用。它取材于物美价廉之艾草,技法简单易学,是中医“治未病”的极佳选择,随着该法在全国范围推广应用,它正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贡献智慧和方略。 社会经济价值:蕲春自2014年起打造以艾灸(蕲春艾灸疗法)为支点的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截至2018年12月,全产业链从业人员10余万,年产值逾36亿元,解决了4万余名贫困人口就业问题。凝聚着先人智慧的艾灸(蕲春艾灸疗法),已成为湖北省蕲春县脱贫攻坚的主要抓手和实施乡村振兴的惠民工程。 |
袁殊(1911~1987),出生于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原名袁学易、学
八里湖,位于蕲南,地势低落,历为蕲春三条水系(即东支河、中支
蕲春北部山区 古角寨,又名鼓角寨、鼓角山,大别山脉南段,向
大同水库渠系是我县水利建设史上最伟大水利工程,从1970年11月28
在那个物质精神文化都很匮乏的年代,民间谜语是流行广大人民群众
积粪肥 旧时,农户家家有厕所(茅厕)、猪圈、牛栏、鸡栏,长年
黄州与蕲州并治区域图解北宋咸平二年(999)蕲黄并治地图 朝代州
“四祖”,俗姓司马,名道信,生于公元580年,农历二月十三日午
东门,曾名东门口,现名东门居民委员会,因坐落于明代蕲州古城的
冬至的到来预告着蕲春进入了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这几天室外还好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