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蕲春火针疗法是指流传于蕲春及周边地区的一种将特殊针具针尖烧红后刺入人体特定腧穴或病变部位,以温通经络、散寒祛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古老针刺疗法。 蕲春火针疗法源于《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载之“大针”,亦名燔针、焠针、煨针。形成于唐宋,鼎盛于清明,衰落于清末及民国时期。以李时珍等医家为代表,以《本草纲目》为标志,理论体系较完备,针法技艺精湛,传承四百余年,为大别山及长江中下游等地区广大民众所熟知和常用的治疗方法。 蕲春火针疗法内容主要包括烧针法、针刺技法、主治功效及适应证和禁忌证等。遵循传统中医基本理论,充分体现辨证论治和三因制宜等中医学基本思想。常用于治疗淋巴结核、乳腺增生、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深受百姓喜爱,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 蕲春火针疗法起源于古蕲州地区,主要包括三大流派。他们是流传于横车、马畈、漕河等地区以韩善明为代表的韩氏火针流派;流传于蕲北地区及鄂皖交界大别山地区以詹承耀为代表的詹氏火针流派;流传于八里、蕲州等沿江地区以程晓云为代表的程氏火针流派。据考证,这三大流派虽各有特点,但均源于《本草纲目》所载的火针疗法,可谓一源三岐。 蕲春火针疗法鼎盛时期广泛流传于黄冈的蕲春、浠水、武穴、黄梅、英山、罗田;黄石的阳新、大冶;江西的九江、兴国;安徽的宿松、太湖等地。近一二十年来,随着老一辈传承人的相继离世及西学东进等影响,传承数百年的蕲春火针疗法仅有少数几人能熟练掌握和应用,濒于失传,前景堪忧。 主要特点 1、地域特征明显:主要流传于古蕲州地区及大别山以南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以民间传承为主体,至今仍有民间艺人应用此法治疗淋巴结核、乳腺增生、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有着较广泛的群众基础。 2、理论体系较完备,针法技艺精湛:源于李时珍《本草纲目》的蕲春火针疗法有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它继承了《黄帝内经》和张仲景等火针的基本理论并加以完善,对火针疗法从治病机理、功效、适应证和禁忌证等方面都有较完整的论述和记载。火针操作技艺精湛,强调火针手法运用得当是治疗疾病的关键,包括针刺的深浅,或急出或慢出,或急按针孔或不按针孔等,强调火针治病,烧针亦是关键,必须将针烧至通赤,才能达到治疗效果,反之不仅难以愈疾,反而对人体有害等。 杰出价值 1、文化价值:蕲春火针疗法源于《黄帝内经》的燔针刺法,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极具中国古代哲学智慧和几千年治病疗疾经验的总结,是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思想在中医临床中的具体应用。 2、历史价值:蕲春火针疗法形成于唐宋,鼎盛于明清,以李时珍等医家为代表,以《本草纲目》为标志,传承千年,为大别山地区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人民的健康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3、医用价值:蕲春火针疗法具有千年以上的传承历史,即使在现代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仍有不可替代的医用价值。在治疗淋巴结核、乳腺增生、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方面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费用低廉、疗效确切等优点。 |
(本文转自古今蕲谈公众号。热爱蕲春历史,关注古今蕲谈。)蕲春
恭贺玉皇圣诞正月初九为玉皇圣诞,俗称“玉皇会”, 玉皇大帝是
老家垸基前的古木梓树干下半部份。 距村部计约一点五公里之遥的
嘴里的零食,心里的童年。有些食物长大后难以再见,即使偶尔吃到
习俗一:回娘家正月初二回娘家回娘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
舞龙、挑花篮等都是过去春节期间人民群众的重要文化娱乐活动。上
鄂东地区亲戚、邻里关系融洽,和谐相处。域内亲戚关系与其他地方
租佃 地主剥削农民,主要靠出租土地和雇工。据《湖北省年鉴》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在农历新年即将到来之际,蕲春
黄冈,湖北省地级市,地处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