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欢迎访问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新闻门户网站——蕲州在线! 微博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风格切换
蕲州在线
搜索
[切换区域]

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针灸(蕲春火针疗法)系列之一——申遗之路

2020-6-29 23:31 1567
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是医药双圣李时珍的故里,自古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古蕲州地区的鄂东四大名医:庞安时、万密斋、李时珍、杨际泰,声震华夏;明朝一代,蕲春孕育了袁宝、韩泰等五位太医,名动两京;李氏一门三位太医,更为后世所传颂和推崇。传承和保护祖先遗留的中医药文化遗产是当代蕲春中医药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

一、申遗之路

2018年5月,湖北省文化厅下达了关于开展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申报工作和通知。蕲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迅速成立非遗申报工作专班,围绕李时珍中医药文化进行挖掘、整理,最后决定将蕲春火针疗法作为重点项目向省、市申报。一方面组织中医药专家查阅《本草纲目》、《蕲州志》和《湖北医药史稿》等大量历史文献,另一方面组织非遗保护工作人员深入民间,调查发掘遗存于乡间的火针艺人、火针技法及火针使用情况,历时3月,圆满完成了申报工作。

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针灸(蕲春火针疗法)系列之一——申遗之路

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针灸(蕲春火针疗法)系列之一——申遗之路

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针灸(蕲春火针疗法)系列之一——申遗之路


(蕲春中医药专家深入民间调研火针疗法的传承和应用情况)

二、申遗成功

2020年1月21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公布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来自医圣故里的蕲春火针疗法作为唯一的传统医药类项目(IX-18)入选省级保护名录。

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针灸(蕲春火针疗法)系列之一——申遗之路

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针灸(蕲春火针疗法)系列之一——申遗之路


三、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针灸(蕲春火针疗法)简介

蕲春火针疗法是指流传于蕲春及周边地区民间的一种将特殊针具针尖烧红后刺入人体特定腧穴或病变部位,以温通经络、散寒祛瘀,从而达到治疗某些疾病目的的一种地域特征明显的古老针刺疗法,是传统针刺疗法的重要补充。

蕲春火针疗法源于中国古代民间所用之“大针”法,亦名燔针、焠针、煨针。形成于唐宋,鼎盛于清明,衰落于清末及民国时期。以蕲春籍太医韩泰和李时珍等医家为代表,以《本草纲目》和《奇经八脉考》等医籍为标志,理论体系完备,针刺技法精湛,心手相传五百余年,是大别山及长江中下游等地区百姓所熟知和常用的治病法宝。古时主要用于治疗瘰疬痰核,蕲春民间俗称“刺痰子”。

蕲春火针疗法主要包括烧针法、针刺技法、主治功效及适应证和禁忌证等。遵循传统中医基本理论,充分体现“天人合一”、“辨证论治”、“寒者热之”、“实者泻之”、“塞者通之”等中医学基本思想。常用于治疗淋巴结核、淋巴结炎、乳腺增生、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深受百姓喜爱。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蕲春火针疗法有促进损伤组织炎症吸收和修复,杀菌,消炎,镇痛及免疫调节等多方面作用。

蕲春火针疗法起源于古蕲州地区,主要包括三大流派。他们分别是流传于横车、马畈、漕河等地以韩善明为代表的韩氏火针流派;流传于蕲北及鄂皖交界的大别山地区以詹承耀为代表的詹氏火针流派;流传于八里、蕲州等沿江地区以程晓云为代表的程氏火针流派。据考证,这三大流派虽各有特点,但均与《本草纲目》所载的火针疗法大同小异,可谓一源三岐。

蕲春火针疗法鼎盛时期广泛流传于湖北的蕲春、浠水、武穴、黄梅、英山、罗田、阳新、大冶;江西的九江、湖口、兴国;安徽的宿松、太湖等地。近一二十年来,随着老一辈传承人的相继离世及其它诸多因素影响,传承五百余年的蕲春火针疗法仅在蕲春县城南医院、蕲春县白水卫生院等少数医疗单位尚在应用,蕲春民间操此技者已不足3人,濒于失传,前景堪忧。
蕲春文学

声明:本站转载文章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公益目的,无商业用途。若发布内容或出处有误,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处理! 站务微信/QQ:5665305 投稿邮箱:admin@qizhou.com.cn

鄂ICP备2021007424号 运营主体:湖北万词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运营地址: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 官方微信公众号:hubeiqizhou 常年法律顾问:湖北贵有恒律师事务所 张炜律师

© 2006-2023 蕲州在线(www.qizhou.com.cn)版权所有

声明:本站转载文章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公益目的,无商业用途。

若发布内容或出处有误,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处理!

站务微信/QQ:5665305 投稿邮箱:admin@qizhou.com.cn

鄂ICP备2021007424号 运营主体:湖北万词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运营地址: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 官方微信公众号:hubeiqizhou

常年法律顾问:湖北贵有恒律师事务所 张炜律师

© 2006-2023 蕲州在线(www.qizhou.com.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