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古今蕲谈公众号。热爱蕲春历史,关注古今蕲谈。) 斌冲 斌冲,全名张德斌冲,原名郑家冲。位于向桥乡北部,是大别山南麓的蟠龙山脉自东北向西南延伸,与东西向延伸的罗汉尖山脉环绕交汇而形成的一个小盆地。其范围包括斌冲、龙井岸、曹大山、桐油畈、桥边河、孙山、宋树七个行政村以及胡山、张塝镇的歇间岭、宋垱等村的部分地界。冲里有源于蟠龙山的孙山河,以及源于罗汉尖的龙井河、桥边河,三河在宋树汇合,自东向西于童嘴汇入白水畈河。 皇明初,新朝立,官府以宗族为单位授田纳粮,名曰“柱户”。当时张氏是一个有几十口人的大家庭,德字辈五兄弟仅德斌公一人健在。德斌自幼聪颖,任安康知府,为官清廉,处事公正,告老还乡后,德高望重,深受族人及邻里敬重。所以全家公推德斌为户主,以其名出户立籍,称“张德斌户”。 从此,张德斌户之名被后人一直沿用,因德斌户居住的地方有一较大的山冲,人们觉得用“冲”取代“户”更合理,故将张德斌户改成为张德斌冲,取代了了郑家冲的名称,而被世人称作“张德斌冲”。新中国成立后,张德斌冲被简称为“斌冲”。 曹大山 曹大山,因曹姓人曾居住此山而得名,位于向桥乡东北部,省际公路从村北经过。 曹大山地理环境独特,四面环绕的高山是天然屏障,只有一条河边小道通往村外,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 这里曾是大别山红色革命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著名的“高山铺战斗”后方医院在此驻扎。许多革命老前辈如乔平、张海景、殷实等伤后都曾在曹大山疗伤、休养过。当年曹大山的老百姓为转移伤员,经常还要与敌人展开斗争,谈诗白、谈诗万、张昌乃等七位村民因此壮烈牺牲。 那些疗伤的战士与曹大山老百姓建立起鱼水般的感情,直至今日张海景、殷实等老领导一直把曹大山村当作他们的第二故乡,每年都来探望老根据地,与村民们一起回忆在曹大山的点点滴滴。 黎山 黎山,位于向桥乡桥边河村西部。清乾隆年间,有黎氏二兄弟逃荒至此,在山边垦荒搭棚栖居,故名“黎山”。 后兄弟各自娶妻生子,人丁繁衍,一人遂迁居山下,为便于区分,居山下乃称“下黎山”,在原地的称“黎山”,也叫“上黎山”。 清乾隆末年,黎氏兄弟全部外迁,郑氏从安徽宿松迁居至此,更名为“郑家山”。在山上的为“上郑家”,在山下的为“下郑家”。后来为遵从历史,遂恢复“黎山”名称和上、下黎山称谓。 黎山四面环山,山上松竹茂盛,山腰油茶葱郁。四季花开不断,尤其以冬季最为独特,茶花环山吐艳,腊梅绕屋凝香,宛若仙村雅地,分明世外天堂。 黎山有座较大的四合院,住着十多户郑姓人家,同从一个大门进出,住户均和睦相处。堂屋进四重,九个天井,天井边为过道。东西两侧厢房,各有20余间。进门第一重,设有戏楼。第二重较大,长宽均有10余米,四柱两架,制作精良。四合院大门坐西北朝东南,周边地势四象俱全,青龙、白虎左右环抱,朱雀、玄武前后照应,尤其是门前的朱雀山,宛如笔架端立,故名笔架山。 这里历代名儒辈出,乾隆、嘉庆时期有郑培俨、郑钰琳,为邑庠生、大学士;道光年间有郑邦彦、郑志林,为廪贡生、训导学士;同治年间有郑泽棠,为邑庠生;现代有郑读五,为鄂东名儒。 郑读五(1907—1983年)名诗,字作缁,七岁涂鸦,天资慧敏,过目难忘,21岁四书五经背诵如流。一日与叔父外游,树阴小憩,见农夫耕田,即吟《田夫乐趣》: 晨耕水底星, 夜带陇上月。 足踏碧浪花, 面飞白絮雪。 好鸟作朋友, 闲云补蓑笠。 叔父喜之。此后,日坐云窗,手不释卷,经史百家,无书不读,才思敏捷,下笔工雅,未及弱冠,便脱颖而出,20岁教书,23岁因患痘症,双目失明。后设馆坐帐,门生众多,享誉鄂皖边境诸县,堪称一代盲师。一生著作甚多,但多有遗失,后门人感而录之,编成三册:《秋窗风雨草》为诗词联赋集;《转轮经》讲述六道轮回;《清静燦》谈八卦的运用。抄转三教弟子,相互传诵。代表作有《吊新四军熊团长在黄梅多云山抗日牺牲》: 神州哪可丧斯人, 外寇依然眼底生。 战马牵回鞍尚热, 征袍脱去血犹温。 谁来斩下倭奴首, 祭扫当前国士魂。 日暮多云山欲雨, 老天飞泪哭将军。 黎山四合院,历代都设有学堂。安徽宿松和湖北邻县文人学子,大多上过黎山学堂。 清道光年间,蕲邑翰林李士彬曾赠联云:“闻道堂中延盖穸,哪知竹里是仙村”。 宿邑孝廉周印斌云:“斌平生无书不学,而天文、历算,未究其奥,特来从公学耳”。 足见当年黎山学堂培育人才之众,影响之深。进士黄云鹄赠郑志林六十寿联云:“怀抱山水志,宜寿宜乐;身居翰墨林,不爵而尊。” 民国时期,郑读五先生亦在此设帐多年,蕲春、宿松两县多有学士慕名来此求学或拜访。凡在黎山读过书,习过道的人,无不怀念那个偏僻的小山庄,故以前常有人远道而来造访。 有位不速之客见黎山昔日学堂后,题诗感赋: 翠竹苍苍隐碧峰, 夕阳斜照旧儒宗。 几番秋露零荒草, 不再春风入洋宫。 道骨无言黄士下, 精魂宛托白云中。 文章事业归何处, 一线书香在鄂东。 |
袁殊(1911~1987),出生于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原名袁学易、学
八里湖,位于蕲南,地势低落,历为蕲春三条水系(即东支河、中支
蕲春北部山区 古角寨,又名鼓角寨、鼓角山,大别山脉南段,向
大同水库渠系是我县水利建设史上最伟大水利工程,从1970年11月28
在那个物质精神文化都很匮乏的年代,民间谜语是流行广大人民群众
积粪肥 旧时,农户家家有厕所(茅厕)、猪圈、牛栏、鸡栏,长年
黄州与蕲州并治区域图解北宋咸平二年(999)蕲黄并治地图 朝代州
“四祖”,俗姓司马,名道信,生于公元580年,农历二月十三日午
东门,曾名东门口,现名东门居民委员会,因坐落于明代蕲州古城的
冬至的到来预告着蕲春进入了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这几天室外还好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