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顶寨东寨门 龙顶寨位于赤东镇和武穴市梅川镇交界处,方圆十余里,主峰高262.8米。山寨东南面是武穴市梅川镇困龙村、阮廊村、走马村、范柏树下村和蕲春县赤东镇赵嘴村。山寨西北面是赤东镇龙顶寨村、陈荣村、张玉芳村和漕河镇清水河村。柳界公路、清蕲公路、南百公路、朱百公路绕山而行。龙王庙、太子庙、东岳寺和水晶庙都伴山而建。 龙顶寨东寨门 相传远古时期,龙顶山有一条孽龙,在此为患,殃及生灵。玉帝闻讯立即派天将降伏此龙。他移来两座大山一座填江东,阻断长江通道,人称横江山,现称横岗山。一座压在龙头顶上,称龙顶山。 龙顶山的庙宇、耕地、池塘及山林,原归武穴的阮姓所有。后阮家同蕲春朱家联姻。因阮家女儿出嫁时,不慎将山的契约包茶叶蛋陪嫁到朱家。朱家人见此契约,连夜组织族人上山将阮姓的标记改为朱姓标记。阮姓发觉后,与朱姓理论,相持不下,双方告到县衙。县太爷听完双方陈述,传女儿、媳妇到公堂作证。县太爷问女儿:“下面都是你的亲人,你说怎么办?”女儿、媳妇回答说:“县太爷,我穿着衣服见父母,脱掉衣服见丈夫,是谁人亲?” 公堂上的人及县太爷哑口无言。终将此山判给朱姓一部分。 龙顶寨临近武穴方向 《蕲春县志》记载,蕲春有山寨,始于宋末。宋端宗景炎四年(1277)立寨反元。元至正十一年(1351)立寨反元。明万历十六年(1588)立寨抗击明军。明崇祯八年(1635),张献忠起义军入蕲,当地军民据守山寨,以保安全。清顺治二年(1645)清军南下,境内民众又纷纷据寨抵抗。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六进蕲春,老百姓又修复旧山寨以图安全。 明崇祯八年(1635),龙顶山百姓兴建了“龙顶寨”。此寨。易守难攻,起义军、清军、太平军都没有攻破。现存寨墙遗迹周、长约2000米,高三米,用石头和土筑成的,分有东、西、南、北北四个城门,寨内有田地30余亩,池塘五口,庙宇两座,房屋数十间,城墙周围有茂密松树。 龙顶寨北寨门 1938年7月,武汉保卫战初期,日军进攻武汉,入侵蕲春,国军第五战区第四兵团司令长官李品仙总部移驻蕲春县西河驿广教寺,指挥本部桂系12个师及刘汝明4个师扼守蕲广边境高山铺、东界岭、竹瓦店、龙顶寨一线抗击日军。9月5日(农历闰7月12日),日军猛攻蕲广交界龙顶寨。国军奋勇抗击,血战43天,多次展开白刃战。10月16日(农历8月25日),守军奉命撤退,日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3000余名士兵疯狂扑向龙顶寨,后卫的国军士兵全部壮烈殉国。如今,全寨树木丛生、鸟语花香,是旅游赏景的美好地方。 参考资料:《蕲春地名掌故》、《蕲春古寨》等。 |
袁殊(1911~1987),出生于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原名袁学易、学
八里湖,位于蕲南,地势低落,历为蕲春三条水系(即东支河、中支
蕲春北部山区 古角寨,又名鼓角寨、鼓角山,大别山脉南段,向
大同水库渠系是我县水利建设史上最伟大水利工程,从1970年11月28
在那个物质精神文化都很匮乏的年代,民间谜语是流行广大人民群众
积粪肥 旧时,农户家家有厕所(茅厕)、猪圈、牛栏、鸡栏,长年
黄州与蕲州并治区域图解北宋咸平二年(999)蕲黄并治地图 朝代州
“四祖”,俗姓司马,名道信,生于公元580年,农历二月十三日午
东门,曾名东门口,现名东门居民委员会,因坐落于明代蕲州古城的
冬至的到来预告着蕲春进入了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这几天室外还好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