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黄冈市人社局作出决定,给予王昌锋等15名在新冠肺炎防控阻击战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医务人员记功奖励。 奖励决定指出,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市广大医务人员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不顾个人安危,舍小家,为大家,夜以继日,争分夺秒,与疫病赛跑,为保护人民生命健康作出了重大贡献,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涌现了一大批舍身忘我、无私无畏的先进典型。 奖励决定提出,全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特别是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要向以上同志学习,学习他们面对疫情挺身而出、冲锋在前的革命精神,学习他们勇于担当、恪尽职守的责任担当,学习他们舍身忘我、无私无畏的爱民情怀,牢记初心使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立足岗位、勇于担当,无私奉献、英勇奋战,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据了解,此次记功奖励人员均为战斗在该市抗击新冠肺炎一线的医务人员和疾控人员。有确诊该市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例的黄冈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主任王昌锋,离病毒最近、与时间赛跑的黄冈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测检验科主任王红亮,不顾个人安危、全力救治病人不幸感染的黄州区人民医院呼吸感染科主任程险峰,义无反顾推迟婚期战疫情的90后医生高佳康。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鼓舞士气、坚定信心、凝聚力量,激励全市医护人员投身抗疫一线建功立业,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依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规定》,在层层推荐的基础上,黄冈市人社局作出了记功奖励决定。 记功奖励人员基本情况及先进事迹简介 王昌锋,男,1970年2月出生,主任医师,现任黄冈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主任。今年1月初,他确诊了我市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例,带领团队第一时间启动了疫情防控工作。他依靠丰富的临床经验,结合CT缜密阅片,对疑似病例进行排查、确诊。他注重疾病个性化治疗,为每名危重症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他勇于担当,主动承担全市医疗救治培训工作,深入蕲春、武穴、罗田、团风现场指导救治工作,多次往返黄州区医院、市中医医院巡诊指导。他任劳任怨,转战市中心医院、市传染病医院、大别山医疗区域中心三个病区,经常通宵达旦工作。他抢救危重患者100余人次,参加县市区会诊、培训10余次,为我市抗击新冠肺炎工作作出了杰出贡献。 万里鹏,男,1980年2月出生,副主任医师,现任黄冈市中心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他视疫情为命令,每天24小时坚守岗位,率先垂范,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他组织带领急诊团队始终战斗在战疫一线,白天负责发热患者接诊、转运等工作,夜间负责发热病人急诊筛查工作。先后承担市传染病医院病区、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所有确诊患者及疑似危重症600余名患者转诊工作,为新冠肺炎患者应收尽收、有效隔离、集中治疗作出了突出贡献。 王洲羿,男,1981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现任黄冈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内科二支部书记。疫情发生,他第一时间吹响“集结号”,带领支部党员用3天时间把荒废的传染病医院改造成收治隔离定点医院。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投入使用后,他又带着25名患者(其中危重患者15人)转战到黄冈“小汤山”,继续战斗在临床一线,有效控制了患者病情。作为隔离点会诊专家组成员,他跑遍黄州区6个隔离点,会诊危重患者26人,落实了应收尽收,为降低死亡率做了大量工作,充分发挥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戴本南,男,1964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主任医师,现任黄冈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疾病预防控制一线工作。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他第一时间带领团队深入基层和临床一线病房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指导县市开展疫情流调工作,主持研究分析和撰写全市和黄州区新冠肺炎疫情报告5篇,及时提出防治策略建议。组织市区疾控人员对黄州城区发现的802例病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直接参与了107例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发病原因,指导医患隔离治疗防护和全市居民个人防护。在疫情危急关头,他总是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夜以继日工作,充分展现了一名老党员的初心和本色。 王红亮,男,1975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主管技师,现任黄冈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测检验科主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他冲锋在前,始终战斗在实验室检测的最前线,经常在P2实验室里一工作就是6-8个小时,以实验室为家,很少出实验楼,是一个离病毒最近、与时间赛跑的人!抗击疫情以来,他直接参与检测标本2686份,组织检测标本2957份,清理标本4356份,连续21天开展实验区消毒,高压处理转运医疗废弃物145包。自始至终,没有一句豪言壮语,没有一句怨言,充分展现了一个疾控检测人员的责任担当! 程险峰,男,1978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主治医师,现任黄州区人民医院呼吸感染科主任。该同志从事临床一线工作20多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迅速带领56名医护人员组建隔离病区,坚守疫情救治一线,每天休息不到3个小时。他不顾个人安危,全力救治病人,经过日夜奋战,半个月内有近30名疑似、发热病人出院,而他自己却不幸感染正在接受隔离治疗,目前病情稳定。程险峰同志无私无畏、忘我工作的精神,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在危难时刻的责任和担当。 郑勤,男,1976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现任团风县急救中心主任、县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第一个加入党员突击队、第一个递交“请战书”、第一个按下“红手印”。他几乎每天忙碌在6个隔离病区160多名确诊及疑似患者之间,夜以继日的分析研讨、会诊讨论,摸索出了“三联抗病毒法”,取得较好效果。以他为首的医疗救治团队连续20多天协同作战,与疫情抗争,为生命接力。 程华斌,男,1978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现任麻城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兼医务科副主任。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他带领全科60多名医护人员冲锋在急诊最前沿,及时完善预检分诊流程、落实防控措施,做到应查尽查、应分尽分,不落一人。他统筹负责隔离病房和发热门诊、感染一区、感染二区的会诊指导工作。带病坚持工作,始终奋战在一线,整个春节没有离开过医院,舍小家为大家,时刻把对党的“忠诚”写在感染病房。 徐帅,男,1983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现任红安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助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第一时间报名,主动请缨参与红安县第一医疗救治点的筹建工作,及时展开了重症患者救治工作。他身先士卒,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为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吸痰、深静脉穿刺等高风险操作,始终战斗在最危险最艰苦的地方。从腊月二十九开始,连续二十多天以病区为家,共收治患者200多名,成功救治了20多名重型患者,抢救了危重型患者8名,用生命为健康护航。 周楚林,男,1973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罗田县人民医院医务科副主任,主治医师。疫情爆发时,他的父亲刚刚去世不久,他强忍悲痛,迎难而上,主动请缨担任县人民医院发热门诊负责人,带领志愿医生镇守在发热门诊,负责全院发热病人的排查、筛查、转诊,高峰时每天接诊二三百位病人。他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抗击“非典”疫情的经验,累计排查出了数十名疑似和确诊病人,确保患者及时隔离、及时收治,为全县疫情防控、病人救治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郑伦和,男,中共党员,1976年8出生,临床医技检验技术副主任技师,现任英山县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他将女儿托付给老母亲照顾,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他不惧感染风险,每日与新冠病毒正面交锋。面对检验科人手少标本多的困境,他坚持分秒必争,持续作战,顺利完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347份,为疑似患者的排查、病例的确诊、临床治疗提供了有力的病原学证据,为防控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黄大雄,男,中共党员,1975年3月出生,现任浠水县人民医院血液肾内科主任。1月17日,他作为县医院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成员,率先参与疑似病人的筛查、确诊和收治。2月4日起,担任全县新冠肺炎一专区和二专区的医疗救治工作主要负责人。他坚持第一时间与每一位确诊病人面对面沟通,进行心理疏导。重症病人至少一天4次查房,危重病人全天24小时跟踪关注救治。他和团队同事先后治愈确诊患者40人,进一步坚定了抗击疫情的信心和决心,在全县卫健系统中树立了标杆。 高佳康,男,1992年6月出生,现任蕲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检验医师。面对此次疫情,作为技术骨干的他义无反顾推迟婚期,主动请缨参与疫情防控。他每天深入隔离病房采集实验样本,将毒株、样本妥善处理并送检,和同事一起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到疫点进行全面消杀,这位年轻的战士,总是冲锋在前,把每一处阵地都当作主战场,每一项工作都认真对待,确保了检验检测工作顺利快速推进,为后期病例筛查、确诊、救治等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人民网湖北频道等多家媒体以“蕲春90后医生推迟婚期战疫情”为题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 陈赟,男,1965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主任医师,现任黄梅县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内科党支部书记。自1月20日收治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以来,他带领科室人员积极投入战“疫”,与同事一道制订治疗流程及方案。作为县专家组成员,他转战全县五大隔离病区,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连续奋战18天后,累计参与确诊病例178例,诊治重症患者33例,治愈出院10例,培训医务人员13次达1100余人。2月8日上午9:47,在结束会诊返回病区的路上突然晕倒,被送入心内科抢救,苏醒后顾不上休息调理仍坚持带病返岗,为全县抗击新冠肺炎工作树立了标杆,作出了突出贡献。 杨建明,男,1971年8月出生,医学硕士,现任武穴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重症监护病房主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主动请缨第一个进入隔离病区,20多天来吃住在病房,每一位新转入的病人,都由他负责首诊。他严格按照“一人一方案”的原则,分别实施精准治疗,通过各种氧疗技术、气管插管、血液净化、抗感染、抗病毒、营养支持等治疗手段,成功地救治了14位危重症病人,3例重症新冠肺炎“白肺”患者情况好转。 |
深入走访 合作共赢02广州雪崎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走访第二站来到番
为做好2023届高考二轮复习备考工作,优化各市县备考策论,提高备
春风春雨芳草盛一路繁花醉游人近期,农村公路沿线油菜花、梅花、
鲲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距离2023年中考仅剩100天的紧
柳畈,因柳姓人建居于大畈南北,故名。1958年公社化时为青石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