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欢迎访问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新闻门户网站——蕲州在线! 微博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风格切换
蕲州在线
搜索
[切换区域]
开启左侧

论神瑛侍者和绛珠草创作的灵感来源及其意蕴

[复制链接]
王巧林 发表于 2015-1-14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巧林
2015-1-14 18:13 1356 0 看全部
论神瑛侍者和绛珠草创作的灵感来源及其意蕴
王巧林
内容摘要: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神瑛侍者和绛珠草,过去,我国主流红学家,尤其是对绛珠草究竟为何物,难以猜透,故只好用“不求甚解”一言以蔽之。今天,之所以将《红楼梦》的作者锁定为明末清初一代文学巨匠顾景星,这是因为,非但曹雪芹和吴玉峰隐含他的两个家乡一些特别含义,也即蕲春与其祖籍昆山,以及顾虎头隐含乃其别号外,还有不可忽视的是,书中神瑛侍者和绛珠草的塑造,隐含有神仙眷侣顾景星夫妻对于明亡的感叹,即作者将相思子的红、黑二色,隐喻宝玉(琼玉〈红玉〉顾景星)和黛玉(萧瑜生)。其中神瑛侍者,应该是作者根据其昆山先祖顾瑛之瑛得来。从而将千百年来象征着可歌可泣的相思豆爱情传说,升华到明遗老对于故国之思的感慨这样的双重意蕴!
关键词:神瑛侍者;绛珠草;红豆;红玉;黛玉;神仙眷侣;顾景星;萧瑜生
《红楼梦》作者为什么要在书前中虚构神瑛侍者和绛珠草(绛珠仙子)这两位神仙呢?多少年来,我国的主流红学家,尤其是对绛珠草究竟为何物,难以猜透,故只好用“不求甚解”一言以蔽之。今天,之所以将《红楼梦》的作者锁定为明末清初一代文学巨匠顾景星,这是因为,非但曹雪芹和吴玉峰二名,乃隐含有他对于两个家乡赋予的特别含义,也即家乡蕲春与祖籍昆山,而且,书中的所有故事均与顾景星夫妻及其家事相吻合,尤其是长久以来红学界争来争去的诸多不可解的谜团,放在曹寅家族难以解决,而放在曹寅的舅氏顾景星头上,则一一都能得到解决。书中的神瑛侍者和绛珠草两位神仙的塑造,当然也不例外。神瑛侍者,应该是作者根据其昆山先祖顾阿瑛之“瑛”而来;绛珠草,即楚蕲方言所说的红玉草,通行的说法就是相思子或相思豆,也即红豆。就是说,作者将相思子的红、黑二色,隐喻宝玉和黛玉,实质上,作者所隐含的是自称为琼玉(红玉)的顾景星和其爱妻萧瑜生。从而将千百年来象征着可歌可泣的爱情传说相思子,升华到明遗老夫妻对于故国之思这样的双重意蕴!
如果说,神瑛侍者和绛珠草这两个神仙名字,所隐含的是有神仙眷侣之称顾景星夫妻对于明亡的感叹,那么,何以见得呢?
首先,说说“神瑛侍者”名称是如何来的。《说文》:“瑛,玉光也。”即玉的光彩,美玉;或说像玉的美石:如瑛琼、瑛瑶。曹植《平原懿公主诔》:“于惟懿主,瑛瑶其质。”我国辞书里表示美玉的词语,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作者为什么选取这样的一个名字呢?那么“神瑛”,则是成了神的玉石、美玉,也即宝玉。作者先写石头,继而写到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这两位神仙。玉是什么样的神圣之物呢?它是石头在经历亿万年的历炼形成的魂魄,它是凝聚天地之气而形成的一种神圣的灵物。根据现代考古发掘,我国古代帝王或贵族陪葬品中多有玉器。所谓“黄金有价玉无价”。然而,神瑛侍者与顾景星有何关联呢?窃以为“神瑛侍者”应该是从其先祖、也即元末那位名动天下的金粟道人顾瑛(阿瑛)的名字中化来。顾瑛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顾瑛(1310——1369)一名阿瑛,字仲瑛,又字德辉,号金粟道人,玉山居士。家世豪富,轻财结客。后以子官封武略将军,钱塘县男,晚称金粟道人。顾瑛从小生于官宦之家,祖父任职元廷时,定居昆山界溪。顾瑛少时轻财结客,倜傥豪放。十六岁时就外出闯荡,在京师经营商业,据有学者考证,顾瑛所从事的商业实际上是用自造的大海船,进行的海上与皇家的贸易。他凭着过人的机敏和出色的交际能力,在京城如鱼得水,不但与达官贵人、文人学士交往密切,还常常与一帮官宦子弟骏马华服,招摇过市,很快就攒下万贯家财。他的好友,元末“四大家”之一的倪云林称赞他“能廓充先世之业,昌大其门闾,逍遥户庭,名闻京师。”当顾瑛回到昆山时,他已一跃成为苏州地区首屈一指的巨富。元朝末年,天下纷乱,他散尽家财,年三十时开始折节读书。于茜泽西(今正仪镇东亭)筑别业“玉山草堂”,景观达三十六处,建筑群总称曰“玉山佳处”。顾阿瑛是元末时一个很有个性的文人,他风流豪迈、名动东南。其才性高旷,精于音律。他在当时改元这样一个动荡的社会环境中,傲然出世,曾逃避和谢绝了多方政治力量的征辟,筑起了著名的玉山草堂,一时高朋满座、胜友如云,他日夜与客置酒赋诗,四方顶尖的文学士人咸荟聚其府,声伎之盛,远近闻名。元廷曾授其会稽教谕,力辞不就;张士诚据吴,欲强以官,乃去。后隐于嘉兴之合溪。洪武初,被强徙安徽临濠。《诗论纵横》说:“阿瑛世居界溪之上,轻财结客,年三十,始折节读书,购古今名画。三代以来,彝鼎秘玩,集录鉴赏,殆无虚日。筑玉山草堂,园池亭馆,声伎之盛,甲于天下。四方名人,如张仲举、杨廉夫(铁崖)、柯九思、倪元镇(云林)、方外张伯雨辈常主其家,日夜置酒赋诗,风流文雅,著称东南焉。淮张据吴,遯隐嘉兴之合溪。母丧归。绰溪张氏再辟之,断发庐墓,繙阅释典,自称金粟道人云。”王世贞在《艺苑卮言》卷六云:“吾昆山顾阿瑛,无锡倪云林,俱以猗卓之资,更挟才藻,风流豪赏,为东南之冠。”元至正十八年,顾瑛写了一首《自赞》墓志铭诗:“儒衣僧帽道人鞋,天下青山骨可埋。若说向时豪侠处,五陵鞍马洛阳街。”当时玉山草堂遭乱兵洗劫,顾瑛的生命一度受到威胁,写这首诗,对于他来说有着自我总结的意味。《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其评价说:“文采风流,照映一世,数百年后,犹想而见之”。他被后人称为是一个亦儒亦侠、亦僧亦道的时代奇人。
例如,《玉山雅集》中记录有一首联句,为1348年3月顾阿瑛和杨维桢两人在书画舫中的联句,诗曰:
龙门上客下骢马(瑛),洛浦佳人上水帘。玛瑙瓶中椰蜜酒(桢),赤瑛盘内水晶盐。晴云带雨沾香炧(瑛),凉吹飞花脱帽簷。宝带围腰星万点(桢),黄柑传指玉双尖。平分好句才无劣(瑛),百罚深杯令不厌。书出拨灯侵茧帖(桢),诗成夺锦斗香奁。臂韝条脱初擎砚(瑛),袍袖弓弯屡拂髯。期似梭星秋易隔(桢),愁如锦水夜重添。劝君更覆金莲掌(瑛),莫放春情似漆粘(桢)。
很明显,书中那位赤霞宫的神瑛侍者的灵感,当来源于其先祖顾阿瑛的诗句“赤瑛盘内水晶盐”中“赤瑛”。作为顾阿瑛十二世孙的顾景星,其人生经历和风流豪迈的性格与他的这位先祖有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同是生于末世异代之际,他们同是逃避和谢绝了多方政治力量的征辟,他们同是亦儒亦侠、亦僧亦道、性交社会名流的风雅之士。故顾景星自号玉山居士、玉山道人,又号后玉山金粟居士。顾阿瑛有一著名的别号就是叫“金粟道人”,典出杜甫诗句。据《池北偶谈•卷十四•谈艺四》载,当年杜工部题顾恺之画维摩像中有:“虎头金粟影,神妙独难忘”之语。顾瑛自号“金粟道人”或“玉山金粟居士”,顾景星自号“虎头”和“后玉山金粟居士”,均典出于此。还有,古人有将“瑛琼”作为复合词组,如宋人田锡《酬宋湜贾黄中二学士菊花之什兼呈诸厅学士》有诗句:“兼金酬以瑛琼瑰”。顾瑛一名阿瑛,一字仲瑛,顾景星自号琼玉,二人名号均与“瑛琼”一词相关相联。所谓琼玉,即瑛琼或琼瑛,亦即宝玉。琼的本义,为赤色的玉、美玉,所谓红玉是也。正由于顾景星崇拜先祖顾阿瑛那种风流豪迈之性,故当时江南名士均将顾景星比作金粟道人顾阿瑛再世。因此,神瑛侍者一名,应该是琼玉顾景星根据其先祖顾瑛一名变化而来。所谓侍者,古时为僧职名称,乃指佛门中侍候长老或师父之侧,听从其令的随从僧徒服侍者。也指长老的衣钵或法席的传承者。后来人们将侍者演化为富贵人家的家婢、家僮。顾景星的好友、华亭(今属上海)人沈麟在《跋顾黄公集》中说他“风流豪迈,一似仲瑛”。(《白茅堂集》卷之一)顾景星第三子昌在《皇清征君前授参军顾公黄翁府君行略》亦云:“仲瑛公文采风流,照耀江左,遭世变,祝发儒衣,号‘金粟道人’。以故府君尝自称‘后玉山金粟居士’云。”(顾昌撰《皇清征君前授参军顾公黄翁府君行略》,见《白茅堂集·行述》)再看顾景星《哀叶讱庵寄九来道子渊发蕃九》诗句:“招魂那忍赋,飞梦玉山旁。”(《白茅堂集》)这里的“玉山”,指的就是其先祖顾阿瑛,“飞梦玉山旁”,就是说他在梦中飞到其先祖玉山公顾阿瑛的身边,书中的神瑛侍者,自然也就是这个“飞梦玉山旁”的后玉山居山顾景星的了。可见,顾景星与其先祖顾阿瑛神交久矣。所以,神瑛即亦僧亦道的神仙高士顾阿瑛;神瑛侍者,即作者隐喻其本人,也即他是其先祖顾阿瑛的侍者。况且,自弥月便能知悉前生事的顾景星,其生平多以石头黄石公和谪仙李太白自譬。
古人吟诗,非但将“瑛琼”吟入诗句,而且往往也还将“瑛瑜”联系在一起,如南朝梁简文帝《玄圃园讲颂》:“顾惟多缺,徒奉瑛瑜,终如燕石,更似齐竽。”顾景星自号“琼玉”,琼和瑛的意思相通。而有顾阿瑛影子的顾景星,其妻萧氏“母梦菩萨贻玉而生”,故名瑜生,则又与“瑛瑜”一词联系在一起,原本她出生时这种异兆似乎就是神仙的影子。古人还有将华丽精美的神仙宫殿称作琼楼玉宇,也形容富丽堂皇的建筑物。类似词语还有仙山琼阁、瑶台琼室、仙山琼阁等,均为神仙居所的代名词。因此,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乃顾景星萧瑜生夫妻的化身了。
其次,绛珠草“以泪还债”之说,当与顾景星夫妻对于明亡的故国之思感慨有关。不妨先看绛珠草,也即绛珠仙子的来历。根据书中的描述,绛珠仙子源于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的绛珠草,绛珠草为报“甘露之惠”,故有还泪之说。就好比是《圣经·创世纪》上说的,耶和华取下亚当身上的一条肋骨造出一个夏娃来一样神奇。红学界谁都可以看出,书中绛珠草与石头对应,绛珠仙子与神瑛侍者对应。那么,绛珠草究竟是一种什么草呢?过去不少红学家对此多有不解,皆不知此草为何物?于是妄加猜测,有言人参,有言灵芝,有言珊瑚草,甚至有以为纯粹出于作者的杜撰。殊不知,它与书中引用杜鹃啼血之典一样,同是与张献忠屠蕲城有关,同样是与清军屠昆山、屠扬州城等有关,同样也是与明亡有关!
按:绛珠,即血珠,也即血泪之意。读过《红楼梦》一书者都知道,绛珠草,即血泪草。何事令作者流下血泪?如果说,没有经历过死亡,不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人,或说没有铭心刻骨的寄托,如何能写出如此令人凄厉之语?根据论者的考证,这是有典故的,而不是作者随意杜撰的。典出有二:
一是典出楚蕲人李时珍《本草纲目》所引《古今诗话》中的记载。所谓绛珠草,即楚蕲方言俗称的红玉草,说白了就是相思子或相思豆,也即红豆。就是说,书中的绛珠草乃从楚蕲人称作红玉草一名而来。为何说绛珠草就是红玉草,红玉草就是相思子或相思豆呢?其实,《红楼梦》书中已经明示过,第二十八回《红豆曲》中所谓“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即指此物也。只不过作者在书首将其变换一个名称而已。例如,深谙楚蕲方言,且撰写过一部《蕲春话》(今藏武汉大学图书馆)的著名国学大师、语言文字学家兼一代情种的黄侃,其在《偶成》一诗中有诗句云:“愿得红玉草,一醉三百年”。(《黄季刚诗文钞》)除开《红楼梦》以外,这恐怕是历代诗人中最早将“红玉草”运用到诗句中的吧?
为何又说红玉草即相思子呢?相思子,亦称相思豆、美人豆、鸳鸯豆等,也即唐代著名诗人王摩诘在《相思》中所言“此物最相思”的“红豆”。温飞卿有艳词云:“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未知”。红豆,为荚果豆科植物,分灌木蔓生和乔木两种,故称是草亦非草。例如,有绛珠草的后身林黛玉就说过:“我们不过是草木之人”,可知绛珠草既可称木,又可称草。红玉草、相思子,只不过都是一种俗称罢了。古人将相思子和相思豆混为一物。狭义地讲,红豆和相思子是有区别的。当今植物学里将红豆和相思子分为同科不同族的两类植物。按植物志分类,红豆被列在豆科蝶形花亚科槐族中,我国分布35属;相思子则被列在豆科蝶形花亚科相思子族中,在我国分布4属。红豆是木本植物,大部分属类为乔木,少部分为小乔木或灌木。乔木中有一部分为高档园林绿化和用材树种。相思子多为藤本蔓生植物,有少部分为攀援灌木或灌木。尽管略有区别,但是,它们的种子行状是相同的,故通常人们把红豆种子和相思子的种子都统称为红豆或相思豆。人们之所以把它们混为一谈的起因,是因为可能人们缘于上面王维那首著名的“红豆诗”,即把“红豆”和“相思”联系在了一起。这两族植物的种子中,有的属类的种子色泽华美,红艳持久,质地坚硬,很多人都用来做装饰品,这也很容易使人们将红豆和相思子混淆为一种植物之故。
为什么说绛珠(红玉)草就是相思子或红豆呢?据《本草纲目》木部“相思子”条载:
【释名】红豆  时珍曰:“按《古今诗话》云:相思子园而红。故老言:昔有人殁于边,其妻思之,哭于树下而卒,因以名之。此与韩凭冢上相思树不同,彼乃连理梓木也。或云即海红豆之类,未审的否?”
【集解】时珍曰:“相思子生岭南。树高丈余,白色。其叶似槐,其花似皂荚,其荚似扁豆,其子大如小豆,半截红色,半截黑色,彼人以嵌首饰。有通九窍,去心腹邪气,止闷热头痛之功。段公路《北户录》言有蔓生,用子收龙脑香相宜,令香不耗也。”①
李时珍所引《古今诗话》,为北宋李颀著,原书已佚。楚蕲人李时珍读过此书。它是现存记载红豆与相思内涵而演绎成生死不渝爱情传说的最早文献。李时珍所说的相思子为乔木,产于岭南,但是,他又引段公路在《北户录》里说有一种蔓生,实质上说的是当今植物界所指的豆科蝶形花亚科相思子族中品种。根据李时珍所引典故相思子红豆的得名,源于传说中一女子因思念戍边而死的丈夫,因哭于树下而泪尽,最终而卒。根据这一古老的历史传说,可知爱情相思双方之间有超越于阻隔之上,有超越于生死之上的魔力。换言之,只能是有过超越于生死之上的人,方能撰出相思最高境界之绛珠草来。如此则不难知道,书中用眼泪还债的绛珠草或绛珠仙子脱胎的林黛玉,最终结局也是因哭干了眼泪而卒,完全契合了相思子那段至情至爱凄美的爱情传说。南宋赵崇嶓在《归朝欢》中吟有“交枝红豆雨中看,为君滴尽相思血”的诗句,应该是对于红豆隐喻绛珠草的最好阐释。
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唐代安史之乱后,在文人的笔下,红豆的象征不仅仅是单指爱情意义了,而是赋予有故国之思的意蕴,即将红豆从男女相思上升到故国之思的这一转变。如杜甫《秋兴八首》第八首有诗句“红豆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据历史记载,在安史之乱后,还有一个唱王维“红豆”的著名典故与蕲州有关,那就是唐玄宗时期著名的音乐家李龟年。
李龟年,唐时乐工,素以善歌、擅奏羯鼓著名,还擅吹筚篥,也长于作曲等。其与弟李彭年、李鹤年创作的《渭川曲》特别受到唐玄宗的赏识。安史之乱后,李龟年后来被选至湘中蕲州的蕲春县丞。所谓湘中,是一种泛称,因为旧时大别山以南的蕲黄地区被称作湖南、楚南或湘中。在一次采访使举办的宴会上,李龟年唱了王维的五言诗《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多相思。”又唱了王维的一首《伊川歌》:“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征人去日殷勤嘱,归燕来时数附书。”
为什么说李龟年的这个故事与蕲州、蕲春有关呢?据宋代李昉、吴淑等纂修的《太平广记》之《梦二》“魏仍”条载:
魏仍与李龟年同选。相与梦。魏梦见侍郎李彭年,使人唤,仍于铨门中侧耳听之。龟年
梦有人报,侍郎注与君一畿丞。明日共解此梦,以为门中侧耳是闻字,应是闻喜。果唱闻喜尉,李龟年果唱蕲州蕲〔春〕县丞。仍后贬齐安郡黄冈尉,准敕量移。又乞梦,梦拾得一毛蝇子。与李龟年占议,云:“毛字千下有七,应去此一千七百里。”如其言。(出《定命录》)②
按:《太平广记》为北宋官修史籍,其中参与纂修者之一的吴淑,便是蕲州人,他自然知道李龟年在蕲州待过的故事。尽管此条援引自杂书野史《定命录》,但是,应该是令人相信的。它告诉我们,李龟年曾经在安史之乱后,拈到蕲州的蕲春的县丞。这就说明李龟年的确在蕲州待过,其同年魏仍后亦被贬至黄冈,即如解梦中同到距离长安一千里之外的蕲黄地区。
据《牧斋初学集》卷三十二《朱云子小集引》云:“人谓(唐)伯虎如李龟年流落江潭,红豆一曲,使人凄然掩泣。”这是钱牧斋根据《云溪友议》中记载李龟年在当时被称为湖南的蕲春唱红豆诗象征故国之思的故事。据《云溪友议》记载:
明皇幸岷山,百官皆窜辱,李龟年奔迫江潭,杜甫以诗赠之。龟年曾于湘中〔蕲春〕采访使筵上唱“红豆生南国”,又‘清风明月苦相思’,此词皆王右丞所制,至今梨园唱焉。歌阕,合座莫不望南幸而惨然。
按: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诗云:“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云溪友议》所说的“湘中”,实质上指的是蕲州,即今蕲春。如今学界多不知其故,以为杜少陵赠给李龟年的诗是今天的湖南。几千年来,在古代文人的口中或笔下的蕲春、蕲州,便是属于楚南、荆南或湖南。根据历史资料显示,李龟年一生未去过现在的湖南。杜甫诗中的“江南”是一种泛指,而不是实指。据蕲春学者郑伯成认为,所谓“江南”,即大别山以南,而非今人理解的长江以南。这是因为,大别山以南的今鄂东地区与江南的风物,乃至风土人情文化,有诸多相同之处,而大别山以北的河南则与以南的鄂东迥然有别。信斯言也!这就说明古人所谓“江南”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从气候、地理和文化特征上划分的,如江北扬州的文化和就与江南的苏州是一脉相承的。狭义地江南,则是以长江为界划分,即指长江以南。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实在是指的蕲州地区。而旧时蕲州在江南有三个洲:牯牛洲(今属大冶)、李家洲和棋盘洲(今属阳新),直到上世纪50年代才划出,即今黄石市属境内。
又据《明皇杂录》中记载:“开元中,乐工李龟年善歌,特承顾遇,于东都大起第宅。其后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杜甫尝赠诗(即指此诗)。”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玄宗之弟岐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李龟年颠沛流离发出的一番感慨。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虽然语极平淡,但是内涵却极为丰富。清朝蘅塘退士评为:“少陵七绝,此为压卷。”
这一切都说明李龟年当年在宴会上所唱的有故国之思的经典名曲《相思》,以及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的地点,都是在当时的蕲州或蕲春。
历史到了清初时期,作为蕲州、蕲春人的明末遗老顾景星,对于蕲州地区的历史典故了如指掌,故其在诗文中将红豆的象征意义,一如唐朝文人所赋予的故国之思意蕴。也是基于这一缘故,所以,他在《红楼梦》中将爱情相思情感的相思豆予以升华,上升到明遗民对于故国之思、故园之念的大主题上来。作者在《红楼梦》书中超越了红豆相思的本义。这是因为相思子具有热烈、坚贞的品格,其象征相思、爱情与清初有着故国之思、爱国热情炽烈的遗老们,具有明显的相似性。使得清初文人诗文中对于相思子或红豆的描写,具有爱情和故国之思的双重意蕴。如顾景星《平西王宝床》诗句:“紫花及红豆,瘿彩交绸缪。”③(《白茅堂集》卷十四,第763页)又如顾景星的忘年交钱牧斋,则作过数首关于红豆的诗作。他在《牧斋有学集》中,包含在《红豆诗初集》、《红豆诗二集》、《红豆诗三集》里,往往一红豆诗题,就有十首之多。如《辛卯春尽歌者王郎北游告别戏题十四绝句》第八首:“可是湖湘流落身,一声红豆也沾巾。休将天宝凄凉曲,唱与长安筵上人。”(《牧斋有学集》卷四)就是说的上文中所提到的李龟年于湖湘蕲州唱红豆曲的故事。
见多识广的李时珍,还告诉我们,相思子的果实为“半截黑色,半截红色”,故有鸳鸯豆的别名。阅读过《本草纲目》,并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为李时珍立传的顾景星,自然知道相思子或红豆生长特征。我们再回到《红楼梦》中,研究红学的人似乎都知道,宝玉丫头名叫红玉,这位名叫红玉的丫鬟,非但姓林,而且其相貌一如林黛玉,似乎是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一般,宝玉见了她如同见到了黛玉。只因这惹人相思的红豆,其色为半截红色,半截黑色,自然红玉、黛玉合起来是相思子的象征。反过来说,也即作者用红玉、黛玉二名隐喻相思子的两种颜色。红玉、黛玉同是一个豆荚里的相思豆能不一样么?因此,顾景星当年写了数篇冠以“长相思”的诗词,以及刻有“长相思”的印章,可谓一语道破了玄机。这也是书中林黛玉为何相思、为何流泪的灵感来源之一。我们知道绛珠草的后身林黛玉别号潇湘妃子,而从多种迹象表明,潇湘妃子林黛玉有顾景星妻子的影子,如玉山道人顾景星在其妻子萧瑜生死后的诔文《亡室安正君状并诔》结尾处写到,诔曰:
察其生也,本无生。非徒无生,且无形,此荘叟之鼓盆。察其死也,非死也。噫乎!翩何其潇洒,此仙家之尸解。亲莫亲兮,羲合一身。而还其真兮,我犹为人。非我送汝兮,即汝送我。偶尔先后兮,何为不可!生不辱兮,死而哀御。光乞兮,归复来珥。明星兮,佩华月赧。需幢兮,刿■节穷。碧落兮,历浩劫。宝不消兮,真固存形。泯泯兮,乞魂魂。揽纤阿兮,烛突冥。从帝子兮,潇湘渚。出飘风兮,入(上品下皋)雨。聪明正兮,神灵主。蜕墋黩兮,良胡尤在。玉为瑜兮,金则谬。二贞三淑兮,永千秋。④
所谓“此仙家之尸解”,就是尸解仙。意思是说他的妻子死后是成仙了。所谓“从帝子兮,潇湘渚”,则似乎是直言她死后跟随帝子女英她们在潇湘的水边哭泣去了。由此可以看出,绛珠草也好,多愁善感而好哭的泪尽夭亡的潇湘妃子林黛玉也好,不仅仅是顾景星妻子、扬州美女萧瑜生的影子,同时也是他们夫妻的影子。如此我们则不难知道,自称琼玉(红玉)的顾景星,为何将林黛玉的前身写成是绛珠草。那么,他们夫妻因相思故国、故园哭干了眼泪的基础是什么?是因为他们同有过家乡遭贼寇屠城的经历,同有过亲族被屠戮的故事,同有过见证明亡的经历。
二是典出《唐蕲州东山弘忍传》中的故事。作者如何能将有红玉草之谓的相思子或红豆,写成有血珠、血泪之寓的绛珠草呢?其灵感来源又是从何而来?甲戌本在绛珠二字后有一侧批:“细思‘绛珠’二字,岂非血泪乎?”试想:没有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经历之人何以写出此语?这应该是顾景星夫妻的共同感受,说具体一些,更是与五祖禅宗弘忍神交已久的顾景星的个人感受!如果不是相思故国、故园,不是为明亡而哭,何来“以眼泪还债”之说?何来血泪、血珠之喻?显然不可能。那么。为何又说“绛珠”一词的灵感,更是与作者的家乡唐代蕲州高僧五祖弘忍禅师的典故有关呢?据《新修增补大藏经·唐蕲州东山弘忍传》中记载:
蕲春自唐季割属偏霸。暨开宝乙亥岁王师平江南之前。忍肉身堕泪如血珠焉。僧徒不测。乃李氏国亡之应也。今每岁孟冬州人邻邑奔集作忌斋。犹成繁盛矣。其讳日将近,必雨雾阴惨。不然,霰雪交霏,至日则晴朗焉。⑤
历史上的改朝换代几乎都是相似的。唐朝末年,大唐李氏王朝大厦几近坍塌。弘忍禅师在圆寂后近三百年,其肉身居然还能堕泪如血珠,能感应大唐亡国之兆,这可忙坏了蕲州及邻近地区的信众,他们于每年孟冬奔走至黄梅忌斋念佛。发生于“安史之乱”后的文人与明末过来的清初遗民,对于故国之思有太多的相似之处。这也是深谙楚蕲地区历史掌故,且撰写过蕲州东山《贞惠寺碑》(即五祖寺)碑记的顾景星,将红豆和弘忍肉身坠血珠两个典故融为一体,不仅在《红楼梦》一书中描写了一个以泪还债的绛珠草故事,而且,将绛珠草的后身的林黛玉,最终因为情而泪尽夭亡,其意自然是感叹明之亡国。正如书中《枉凝眉》:“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可以说,它和绛珠草以泪还债的方式来酬报神瑛侍者“灌溉之德”的灵感,故书中有琪官(当隐蕲官)赠宝玉一条血点似的大红汗巾的故事。
由此可知,绛珠草,既是顾景星根据相思子(红豆)凄美的爱情传说而升华到他们夫妻对于故国之思情感的宣泄,同时又是他根据五祖弘忍肉身感应唐亡“堕泪如血珠”而来。从中也可窥见顾景星夫妻痴情于故国如此!因此,能赋予相思子或红豆的双重意蕴,并将其比附绛珠(血泪)草者,自然应该是历经过两次屠城,有过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经历,有过避难江南的经历,以及见证过亡国的明遗民顾景星方能撰出。
参考文献:
①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下册)卷三十五,第1335页,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1999.
②宋李昉等纂修《太平广记》卷第二百七十七.
③④《四库全书》集部第二〇五册:《白茅堂集》卷十四,第763页;第二〇六册,卷四十六,第465页.
⑤《新修增补大藏经·史传部十七·宋高僧传卷第八·唐蕲州东山弘忍传》第1页,北京,中国民艺出版社,20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热点排行

声明:本站转载文章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公益目的,无商业用途。若发布内容或出处有误,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处理! 站务微信/QQ:5665305 投稿邮箱:admin@qizhou.com.cn

鄂ICP备2021007424号 运营主体:湖北万词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运营地址: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 官方微信公众号:hubeiqizhou 常年法律顾问:湖北贵有恒律师事务所 张炜律师

© 2006-2023 蕲州在线(www.qizhou.com.cn)版权所有

声明:本站转载文章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公益目的,无商业用途。

若发布内容或出处有误,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处理!

站务微信/QQ:5665305 投稿邮箱:admin@qizhou.com.cn

鄂ICP备2021007424号 运营主体:湖北万词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运营地址: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 官方微信公众号:hubeiqizhou

常年法律顾问:湖北贵有恒律师事务所 张炜律师

© 2006-2023 蕲州在线(www.qizhou.com.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