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欢迎访问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新闻门户网站——蕲州在线! 微博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风格切换
蕲州在线
搜索
[切换区域]

解放前,蕲州的大年初一是不能出门拜年的.. | 读懂蕲州八

2019-3-25 15:53 743

我一直不甚理解,北方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武汉大部分人家也是。而我家乡的小年却总是在腊月二十四的这一天。

小时候,每到腊月二十四,妈妈总是会做上七八道平常时节很难尝到的鱼肉之类好吃的菜肴。妈妈说,这一天,灶王爷要到天庭上去,要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的冷暖。

前些天,七十有五的管老中医笑着告诉我:“呵呵,你问小年是吗?过去蕲州过小年呀,不同的人家即有不同的日子,归结起来有这样一句话:官三民四王孙二十五。”一句话让我全明白了,这也就是说,官宦人家的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三,我的家乡基本上都是生活着普普通通的草民,腊月二十四当然便是我们走进年关的第一个节日了,而至于那些王子王孙们,腊月二十五便是他们法定的小年。原来过小年也是按身份来分配日子的。这既让我感到有些不公,又让我有些糊涂起来:那灶王爷不是要上三次天庭吗?

从过去到现在,蕲州地区都还有这样一个风俗,即,过了腊月二十四,厨房里的菜刀便不会再用来杀鸡杀鸭宰杀活物了。因此,在腊月二十四的这一天,各家各户的主妇们大都很忙,天不亮都要起床,然后将准备过大年的鸡呀,鸭呀,都宰杀剖洗干净,挂在厨房的房梁上。而那些鸡鸭的内脏则是过小年最为可口的食材,都放在一只瓦盆里盛着,然后和一些萝卜一起炖出节日飘香的味道。这一天同是屋内屋外大扫除的一天,孩子们往往也不会闲着,一般都会跟着母亲的身后,帮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杂事。

一天忙完了,夜里,待家里的男人和小孩都睡下后,主妇们便要沐浴身子,然后在厨房的灶头处点一盏菜油灯,并上香三柱。母亲说,那是给灶王爷照路用的。

也就是从这一天起,我们的家乡便开始过年了。


大年三十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将新买回的中堂挂在堂屋上方的墙壁上,在吃年饭之前还要在大门的两旁贴上春联。虽然大部分家庭的春联都是请当地的小学老师帮忙书写的,字也写得马马虎虎,但贴在大门两边的墙上便立刻多了一些新年的气象。

相传在民国以前,每到大年三十的这一天,蕲州那些做武官的人家都会按惯例将客厅上方的中堂取下来,然后拿出一把带架的宝剑放上去,其下还要焚香一炉。据说这是保护平安的意思。待过完了这一夜再依旧将宝剑撤回,挂上原来的中堂。

蕲州的大年,和全国各地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虽说隆重的大年只有短短的三天时间,但其实真正的“年”要持续半个月以上,一直要过完正月十五以后才能渐渐恢复平常的日子。

在这一段的日子里,无论谁到谁的家里,都会作为客人来接待,日子好过一点的家庭会煮酒待客,即便是一般的家庭也会煮好一大碗年粑和面条,上面还要放上几块猪肉,以示新年的好客之道。

而至于放鞭炮,发红包,接春客,那是过年的特有的一道风景,也是那些孩子们特别的期盼。

是的,过年是每一个孩子都热切期盼的节日。每到大年三十的这一天,在吃年夜饭之前,父亲照例会往每个孩子的手里塞上一个红纸包。好过的家庭在那红纸包里可能卷着一块或者五毛的人民币,而那些困难的家庭也会将一角、两角的毛票装进红纸包里。曰:压岁钱。

这时,每家每户都会在自家的堂屋中间燃起一堆树兜子火,以示红红火火之意。蕲州地区有一句老话:三十夜的火,月半夜的灯,胜过明月漫天星。

吃过年夜饭之后,孩子们怀揣着这一个红包,然后和父母们一起围着火堆坐下,是曰“守岁”。记得我小时候在守岁时,总爱听母亲讲故事,听着听着,不一会便睡着了。

第二天醒来,母亲便会笑着说:昨夜又守了一床“破絮”吧?

很早以前,蕲州的大年过得的确是有滋有味有画面感。很多家庭会在春联的横联上方挂有一个用红纸裹好的炭包,叫将军炭,是除邪镇家的器物。据说挂有将军炭的家庭在这一年里一般外邪都不会入侵。也从这一天开始,人们在相互地问候中,都会互致平安,并赠送平安香囊。平安香囊是一只细小的布袋,里面装有一颗南苍术。苍术是中药材,有南北之分。北苍术平淡无奇,而南苍术气味浓郁,经年香气四溢。挂在身上不但是平平安安的象征,更可以净化空气。

解放以前的蕲州,过年是有许多讲究的。往往大年初一的这一天,各家各户都是不开大门的,当然也就没有谁去探亲访友和拜大年的活动了。

据说也有一些特殊的个例,比如说有某某人时间太紧,初二以后便没有空闲上门拜年行礼了,不得不初一上门。于是便用红纸写好一个帖子,称之为拜年贴,从主人家的门缝塞里进去,并将大门用手拍三下,说一声:“新年大吉!”。这时,门内的人照例会说上一句“新年万事如意”之类的话,大门仍然是关得紧紧的。

而至于大年初一为什么不开门,一直无法寻得一个准确的说法,一般认为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自古以来都认为初一的日子不太好,不宜出行;二是因为在三十夜里守了一晚上的“财”(俗称守岁),第二天关门是为聚财之故。因此,蕲州的拜年活动都是从大年初二开始,也就是从这一天起,各家各户热热闹闹地接春客、喝春酒,鞭炮声此起彼伏,大街小巷、陌上村头,满地皆是洋洋喜气。


蕲州最热闹的当属正月十五。这一天,是蕲州大年的最后一天。在这一天里,很早很早便见街头巷尾张灯结彩,到处都是人山人海,玩龙舞狮子的,做灯会搭戏台的,打连枪(一种乐器)踩龙船的,还有那些跑单帮耍猴戏的、卖药卖艺的各方好汉,各自抖擞精神,献出绝技,博得看客们的一片喝彩。

不但如此,这一天还是各种美食的集中展示。不但有北方类的食品如饺子和汤圆,更有一种名叫熟芡粑的食物成为蕲州这一天的“主角”。熟芡粑有些近似于糍粑,但又与糍粑不完全相同。它是用当地的年粑(也就是年糕)蒸熟后,放进盆子里用木锤一下一下地打成软糯的米面,然后拉条,搓团,包馅,做成一个个巴掌大的饼子,放进锅中用油煎至两面焦黄。

熟芡粑分为甜的和咸的两大类,其中,甜的又有桂花冰糖、红糖和芝麻红糖三种;而咸的则更多,有猪肉馅的,有火腿馅的,有酱干馅的,有腊肉馅的,还有韭菜和腌菜馅的,种类繁多。

除了这些主食,各家各户还要尽其所能地做出满满一桌菜肴。说起正月十五的菜肴,也许大多数种类与全国各地没有太大的分别,而唯有一种叫做“卷煎”的美食可能是为蕲州所独有。

卷煎,顾名思义当然是包卷起来再用油锅煎炸的意思。而制作卷煎的材料便是用田头地边的野生地菜(学名叫荠菜)和一些肉皮油渣一起剁碎,然后将一张张用热水烫过的青菜叶包上地菜馅,放在油锅上煎一煎,便成了一道清香可口的美食了。

将做好的菜摆上桌,再烫好一壶地地道道的谷酒,然后在大门外点燃一挂鞭炮,在噼噼啪啪地炸响中,人们欢天喜地地举起酒杯,庆贺大年的圆满结束。

夜里,各型各异的花灯在蕲州的街头闪亮登场,谓之曰“闹花灯”。而闹花灯的高潮是“摔破罐”。摔破罐是蕲州特有的风俗之一,家家户户都在闹花灯的时候将家中无用的旧坛破罐拿到自家的门前处一一摔碎,蕲州有一个俗语:摔破罐,头不痛,腰不断。久而久之,这千人一律的摔破罐场面,形成了蕲州一道独特的景观,与那些闹花灯的人们相互映衬。

这一夜,蕲州注定是无眠的,人们在街头巷尾中像潮水般地流动。这自然乐坏了那些俊男靓女们,他们一个个地在灯前月下摩肩接踵,挑动嘴角,放着电眼,释放着各自压抑已久的情怀。


蕲州地区有一句流传已久的谚语,叫做“立春大于年”。每在立春的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备上鞭炮一挂,只等立春时刻的到来。比如立春为当天的九点二十分,那么在九点一十八分钟的时候,整个蕲州鞭炮齐鸣,震天价响,是谓“接春”。

在这一天里,吃罢了春酒,照例都要娱乐一番。大人们抹牌、押宝、摇骰子,小孩子们便玩起过家家、捉迷藏等乐此不疲的游戏。

但更有一些女人们常常聚集在一张大饭桌的周围,玩起转盘子的节目。

转盘子与其说是节目,还不如说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游戏。二十岁之前,我也曾玩过几回。首先找来一大张完整的白纸,在白纸上依次写着“生、死、做官、发财、行时、背时、恋爱、结婚等等与生活有关的字样……”以及一大串数字。待大家将手洗净之后,主持人会说上一声:“请盘神——”,随之一只细小的白瓷盘便拿了过来,覆盖在写满字的白纸之上,然后挑出五六个围着桌子的人,各自伸出中指悬放于盘子的底部上面(不能触碰盘底),这时当有人问起自己未来的运气时,那只瓷盘会像安装了滑轮一样地转动起来,然后在某一个字上停止不动。这就叫神回答。

有时,神回答倒是挺准的。村头有一个女人的丈夫生病一个多月,那一天那女人对着盘子神问丈夫的情况。那盘子转了两圈过后便停在一个死字上不动了。不久,她的男人真的过世了。

当然也有不准的,大家都是一笑而过。不过,请盘子神真的很热闹,大家都很开心,一个人问完了,另一个人可以接着问,直到大家尽兴,神才可以休息。有时,也会遇上请不到神的时候,这时,大家会重新洗手,并查找是否有“大姨妈”在身的女人,将其从桌子旁边请出去,然后再一次请神。

一般的情况下,神都会不拂众意。至于是否灵验,是什么能量推动瓷盘转动,真的没有谁能知道,即使是玩过多次的人。

有人说,立春这一天,鸡蛋能够竖着立起来。我试过多次,却一次也没有成功。但立春时算命据说极准,我请算命先生试算过两回,但也没有一次应验。看来那算命的先生也许正在走霉运,背时呢。

从宋朝开始,每在立春之日,蕲州就会塑土牛、芒神立于东门外玄妙观处,然后有州官率众僚前往迎春,燃鞕行礼过后,与民一起食春饼,贴有“宜春”二字的窗花。


那一天,当我独自走上麒麟山向四周观望的时候,忽然看到东北的缺齿山有一道光亮射向西南长江对岸的黄颡口,这也许是一道闪电,或许是一道美丽的彩虹。

这让我突然想起,曾经的黄颡口也属于蕲州啊,黄颡口划归咸宁管辖那还是解放后的事情,不然蕲州怎么会有“蕲阳八景”和“蕲阳十景”的称谓呢?只是,我不太清楚长江对岸的风俗是否与蕲州大致相同。

我很想去黄颡口那里住上一段日子,寻找一些蕲州的遗迹。

------------------------------
作者邱汉华,笔名固然,正宗蕲州人。农民出身,工农兵学商、小学教员均有经历。《散文》月刊、《旅伴》、《布谷鸟》(芳草前身)、《儿童时代》等刊物均有作品发表,黄冈地区首届青年诗歌大奖赛一等奖得主。《种瓜》有幸被选入《小学语文课外读本》。
蕲春百科

声明:本站转载文章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公益目的,无商业用途。若发布内容或出处有误,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处理! 站务微信/QQ:5665305 投稿邮箱:admin@qizhou.com.cn

鄂ICP备2021007424号 运营主体:湖北万词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运营地址: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 官方微信公众号:hubeiqizhou 常年法律顾问:湖北贵有恒律师事务所 张炜律师

© 2006-2023 蕲州在线(www.qizhou.com.cn)版权所有

声明:本站转载文章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公益目的,无商业用途。

若发布内容或出处有误,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处理!

站务微信/QQ:5665305 投稿邮箱:admin@qizhou.com.cn

鄂ICP备2021007424号 运营主体:湖北万词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运营地址: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 官方微信公众号:hubeiqizhou

常年法律顾问:湖北贵有恒律师事务所 张炜律师

© 2006-2023 蕲州在线(www.qizhou.com.cn)版权所有